秋天咳嗽该如何用药?

发布日期:2009年7月23日    来源:  阅读数: 121


“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秋天容易出现燥咳的情况。”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科教授张纾难告诉记者,“然而这部分燥咳患者很容易被误诊,结果造成投错医、用错药的现象,以致反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不能使用传统止咳药   张教授说,秋天咳嗽要因症施药,不能简单地遵照以往传统的用药习惯。现在常见的错误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误诊为普通的咳嗽,错误地使用止咳药。   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直接抑制位于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二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张教授指出,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往往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此外:秋咳的病人往往咽喉干燥疼痛,这时自服润喉片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因为润喉片一般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加重病情。   还有:从临床上看,燥咳被误诊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很多人自以为是感冒,服用感冒药来治疗。   张教授指出,秋咳属于秋天的燥邪侵犯人体所致,还只属于一种外感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还用一些不相干的感冒药、抗生素等,这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会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得病人的病程延长,病情更加严重,治疗起来更麻烦。   温燥凉燥用药不同   同时,中医在此方面有其独到的研究,燥咳既然属于外感燥邪,治疗上也应该是宣散祛邪为主。燥咳因其病因的不同,又分为温燥(燥热)和凉燥(风燥)两种,在治疗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温燥   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此时天气还比较热。温燥的症状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常见的方剂有桑杏汤(主要成分有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   凉燥   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此时的天气已经比较凉了。其症状往往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其治疗思路为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常用的方剂有杏苏散(主要成分有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   千万不能发汗   张教授强调,对待燥咳,千万不可用发汗的药物。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说,燥伤阴津,人体因为津液缺少,肺部干燥才会发病。如果用发汗的药物,体内的津液会严重损失,不但不会有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也是燥咳病人不能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容易燥咳的人,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润肺的瓜果和食物,如鸭梨、白萝卜、蜂蜜或鲜姜,或用它们熬汤后服用。另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导致燥咳的因素,要尽早戒烟,少喝酒。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