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发布日期:2025年4月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 93


  血管承担着输送血液、营养物质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但因疾病、衰老,血管也会老化、变硬。
 
  然而,血管深藏于体内,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它是否健康?
 
  01、晨起有3种症状,血管不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李立志表示,早晨起来有这3种症状,可能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手脚麻木:如果早晨起来频繁出现手脚麻木,一定要重视。
 
  脸部水肿:如果不是因为睡前喝了太多水,那么起床后脸部出现水肿,就要排查是不是心脏血管出了问题,是否有心功能不全的问题。
 
  头晕:每天早晨起床后觉得头晕晕乎乎,严重时甚至会感到天旋地转,要缓一阵子才能正常活动。
 
  如何自测血管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万继峰给出了3个动作:
 
  ■ 观察握拳后手掌回血时间
 
  用力攥拳30秒,手掌皮肤由于被挤压会相对变白,正常人松开拳头后,手掌颜色很快会恢复正常,如果手掌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的时间超过20秒,提示动脉可能出现硬化或血流不畅。
 
  ■ 摸脉搏
 
  触摸手腕部动脉,若搏动减弱或一边比另一边弱,提示动脉可能出现硬化或狭窄。
 
  ■ 感知手部状态
 
  当手掌血管硬化累及自主神经功能时,会出现双手发凉、出汗、颜色紫暗,甚至疼痛等症状。
 
  02、血管不好,全身遭殃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李刚表示,血管一生病,全身都遭殃。
 
  ■ 脑血管断流
 
  血脂波动时,脑动脉易出现狭窄、闭塞,可直接截断大脑血流,诱发脑卒中,导致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或意识不清等症状。脑卒中发病急、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必须立刻就医,患者可能面临认知障碍、痴呆等脑功能受损后遗症。
 
  此外,颈动脉是血液流向大脑的重要通道,出现狭窄闭塞时也会使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黑蒙晕厥,甚至继发脑卒中、脑出血。
 
  ■ 心血管乏力
 
  动脉系统中,冠状动脉像是一顶倒扣在心脏上的“王冠”,因此被称为“冠状动脉”,专门为心肌供血,维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血脂、血压忽上忽下,冠状动脉就容易发生硬化,出现弹性下降或狭窄、闭塞,“削减”心肌的血氧供应,使其无力搏动,诱发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
 
  ■ 胸腹长出“包”
 
  动脉上长出包,即局限性扩张,扩张到一定程度就是动脉瘤。常见的有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长有这种瘤的血管壁十分薄弱,在血压出现大幅波动时,很容易被血液“冲破”,出现极其危险的情况。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内膜出现破口,血液可由此进入动脉壁中层,一路撕裂下去,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因此,一旦胸背部突发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需警惕主动脉夹层,并尽快就医。
 
  ■ 腿血管“结块”
 
  作为远端血管,下肢静脉的回流难度本就高一些,在血脂、血糖波动的影响下,更易出现狭窄、堵塞。
 
  如果堵在深静脉上,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即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造成部分或完全闭塞,甚至发展为肺栓塞;如果堵在动脉上,可出现疼麻、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腿部组织会坏死。
 
  03、血管需要食养、动养和医养
 
  想长寿,就要让血管尽量保持年轻。
 
  ■ 食养需要脂肪和碳水
 
  虽然饮食强调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添加糖,但极端低脂、低碳水饮食,甚至“零”摄入的行为反而可能增体脂、升血糖。
 
  建议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保证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并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血管“友好”食物,少吃腌肉、炸鸡、肥肉、甜品等高盐,高油或高糖食物。
 
  ■ 动养针对不同血管
 
  有氧运动不仅有助维持健康体重,还能增进心肺功能,加速血流对血管内壁的适度冲刷,保持血管弹性。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跑步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选择太极拳、健步走等中低强度运动。平时也可通过勾伸脚尖,给下肢血管加压,改善血液淤滞。
 
  ■ 医养要早诊早治
 
  通常,早期血管病没有任何症状,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发现早期异常,尽早干预。如果已经确诊血管疾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稳住”血压、血糖等指标,并定期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