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种中药注射剂 基层医疗机构不得报销和使用

发布日期:2019年8月22日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134


  33种常见中药注射剂,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不得报销和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诊所注意了!
  昨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19版医保药品目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目录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做出更严格限制。
  新版目录备注栏中,对部分基层常用的中药注射剂提出明确要求,只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才能使用,并做了重症、病种等方面的限制。
  相比2017老版医保目录,这次新版目录限制基层使用的注射剂增加到33种(涉及肿瘤病种的注射剂在此省略),多出以下品种,分别是:
  肿节风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止喘灵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基层医师公社将2019版医保目录里被限制的中药注射剂和中成药整理如下:
  一、33类中药注射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使用受限

 表格来源:基层医师公社据2019版医保目录整理
  二、41种常见中成药被限制使用
  除中药注射剂外,还有41种常见中成药(涉及器官移植、肿瘤病种等中成药在此省略)被限制病种或人群,如下表所示:

  三、基层开中药注射剂需谨慎
  据可查最新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所占比例是54.6%;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54.0%,其他注射给药占0.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静脉注射给药占84.1%,其他注射给药占1.0%。
  2017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清热剂、解表剂。
  结合基层常见的诊疗事故和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和其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基层输液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医保目录在今年的调整,依旧坚持对中药注射剂严格把控和限制,再次强调基层医疗机构不能使用相关中药注射剂。
  目前除了大医院外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已经纷纷对输液进行了限制,对输液的过分依赖现象得到一定控制。
  但仍有部分基层医生还在不具备抢救设备,没掌握相应抢救知识的情况下铤而走险,一方面突发不良反应时无法及时救治患者,另一方面,输液事故发生后的结局通常不尽如人意。
  所以,小社再次提醒大家:能不输液尽量不输液,即便开展输液活动也一定要清楚哪些注射剂基层不能用,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