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5月7日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158
一直以来,厂家抱怨代理商越来越不好弄,对招商产品异常挑剔,日常管理也出现各种问题,承诺的销量呢?开发的医院呢?貌似都有理由拖延、搪塞。
而代理商则愤怒地指责厂家越来越不像话,代理条件那么高,自己背负了大量的保证金、货物及销量考核,但厂家该支持的时候去哪了?招商经理不近人情,收了货款保证金再也做不了主,招商老总高高在上远离市场。说好的返利呢?说好的返款周期呢?
实际做事的医药代表或者临床枪手日子更不好过,心想你们厂家和代理商大老板斗的你死我活,老子在基层天天受气不说,现在连该给费用都不及时了,而销售任务年年涨,月月压货,再压,再强壮的骆驼都有压垮的那一天。
以上呈现的一幕幕,好像天天发生,年年都像这样。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厂商都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营销环节,应该抬头看看整个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山雨欲来风满楼。
供给侧,CFDA进行了新药评审改革,一方面旨在解决积压批件,特别是对创新药物及急需用药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则对临床数据造假做出了最严厉的打击,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致性评价,解决药品批件存量多但质量和疗效与原研品种相比不能达标问题,这是在补课。生产工艺一致性核查,更是对多年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次全面清查行动,所有生产企业都将会被全面检查,以保障药品生产安全。
以上这一切,都对市场上流通的品种,以及即将进入市场的品种不同程度造成影响,厂商普遍感觉,现在在做的品种,明天不会出事吧?一致性评价能够通得过吗?药品生产线不会被突然的飞检给弄停产了吧?
因此,关注政策的代理商是对招商新品是谨慎的,对目前已代理的品种是警惕的。但不管谨慎还是警惕,代理商和厂家提条件的砝码永远在三点:
一是有无临床专家资源?不管是关系营销还是带金还是学术营销,你总得有个能为你讲话和开处方的主心骨吧?
二是有无专业化的推广能力?这是“祖师爷”给医药营销人赏饭的本事,也是立足于未来的专业功夫;
三是对各营销要素的整合能力。行业太复杂,政策、准入、临床、学术、监管,水太深,信息永远也不可能对称,市场永远缺少能够整合各方资源的人士。
然而,列位看官,看到这里,别误会了,上下游厂商虽有博弈,但不是竞争关系。竞争只体现在甲厂与乙厂之间,A代理商与B代理商之间,但厂家和代理商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即厂家提供产品,代理商提供营销服务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如果双方要吃定对方,针对终端资源的抢占和销售控制权的争夺,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两票制的实施,由于第一票是从厂家开到商业配送公司,那么,厂家与代理商之前原来存在多年的药品交易(购销)链条将被斩断,后者两大职能:购销+推广,将逐渐剥离购销只剩下推广。代理商虽然饭碗没被砸烂,但转型已是必然,只做药品推广服务而不碰销售,这就是新形势下CSO模式大面积产生的道理。
在此背景下,厂家委托代理商做营销推广服务,代理商承接服务,干好活,开出发票获得佣金。提到发票,又是一大难题,营改增下,四处乱找票来冲账的行为基本可以在税务严密、严厉的监管下终结,当然,不怕死的可以迟几天终结,但最终结果是终结。追求合规以避免风险成为厂商一致的选择:都是一条线上蚂蚱,一环出事,环环出事。
于是,工商一体成为必然。不管是之前非正常开票(底价),还是正常开票(高开),抑或是明为高开实为底价的高开高返模式,都将逐渐过渡到正常开票,且工商一体化。
依然在打小算盘的厂或商,风险爆发的概率远超实现一体化的CSO组织;厂商之间相互观望互相推诿踢皮球的,风险还未爆发,倒是市场暴乱先到:市场被完成CSO工商一体化的组织所抢占。这正应验了上述厂商不是竞争关系但要相互算计,具有真正竞争关系的厂商来夺你的饭碗。
时代在变,行业也在变,上下游要共同来面对变化,新形势下需要业务升级、合规升级,我们以财税合规为契机、做实业务为路径、提高营销效能为目的的系列合规培训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