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25日 来源:医药云 阅读数:
150
题注:本文应点苍鹤老师之邀,其意试图了解在当前医改组合拳重击之下,外科遇到达芬奇,内科遭遇4+7,影像检验恰逢人工智能,医生们究竟何去何从。
说实话,在动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踌躇了许久,一直难以下笔成文,因为确实我自己也很迷茫,究竟该怎么办。当然会有N多的各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出谋划策,可其实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当年“以药养医”的设计如此精妙,以至于如今身于局中却难破之。
在公立医院成立之初,医生的执业环境相对宽松,但是随着“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改造推进,各种原先私人开业靠诊金谋生的医生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难了。
公立医院以近乎于零的挂号费偷换诊金的概念来吸引巨大客流,而通过后台的以药养医来进行补贴,并且在医院的强行整合下,医生之间开始协作,如此诊疗能力自然要比单打独斗的开业医生强得多,从技术层面也可逼得姓私转为姓公。
而今,环境变了,原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并且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打压药品、器械等价格的措施,公立医院盈利业已成为难点。
众所周知,在国外医院的盈利中,诊金占有重要部分,但是国内的公立医院历来被强制要求高举“公益”旗帜,医务人员合理合法的诊疗劳动所得早已被压缩得近乎于无。
如何维持以往相对体面的收入(不管这个收入原先是明是暗,总和而言相对还是可以让一个医务人员过上高于温饱接近小康的生活的),就成为现在摆在所有公立医院经营者们和各位医生们面前的真实需求。
在以往以药养医的过程中,且不论药品器械回扣问题,即便完全不拿回扣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居于信息不对称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因而各个药企纷纷采取销售驱动的策略。所谓的各种“市场策略”多流于空中,各位一线的销售们的客情也是医生们得以享受人生体验的一种优越快感(人,永远是生活在感觉中的)。
由于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序列中,知识分子往往都是处于“臭老九”的地位,相对政治地位不高,但是“老九不能走啊”。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群体自身内心优越感是非常强烈的,这在物质上虽然难以得到体现,可是却可以通过药企销售们的迎来送往过程中获得满足。
现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器械进入集中采购、带量销售,一线医生手中的处方权力变得越来越小,而且随着医保监管的加强,药物处方也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得心应手。
药企目前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出于法律严管的回扣之路被不允许,另一方面带量销售之后的销售驱动策略越来越罔效,药企销量增长开始越来越变成准入驱动,而这与一线医生是毫无任何关系的。
那么一线医生面临深切感受还不是收入的明显减少(可以说,我国的医生们对于收入的感觉其实是非常迟钝的),最最深刻的可能还是来自于销售客情缺失的寒冷。
在此背景下,一线医生们又该作何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目前的医改变化来看,在可预期的未来开放医生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应该是一件并不遥远的事。很多医生也是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想清楚:
1、一旦将来允许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你出去到别的医院或者诊所执业,病人哪里来?
很多医生会感觉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他们认为我有医疗技术自然不缺病人。
但实质上这样的想法是很幼稚的。你有技术不假,但是病人怎么知道?尤其是他们为何要相信你有这样的技术值得他们托付甚至生命的重托?因此医生们需要急需补的第一门课程是——如何获客?
2、如果在未来可以多点执业,你也有能力获客,那么如何避免医患冲突?
这个问题很多医生现在也会觉得很可笑,因为他们认为我按照各种指南诊疗路径做,态度好一些,怎么可能有医患冲突?
这样的想法也是幼稚的。要知道现在医生们面对患者的话术其实是无力的,并且在未来可能具有的冲突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你的诊疗有什么问题,同业竞争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郭德纲说的好“只有同行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现在公立医院这个温室的医生们急需补的第二门课程将是——医患沟通话术以及化解同业恶意竞争。
3、如果未来可以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你也有能力获客并且轻松自如地应付沟通竞争,那么多点执业中的法律、财务问题如何解决?
当然你可以专门因此雇佣相关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等来解决,但是这些服务的成本总归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你来支付的,并且即使你有足够的财力来雇佣专业人员,但也总有一些时候需要快速决策而专业人员并不能或来不及参与的时候,咋办?
所以现在近乎“法盲”、“财盲”的医生们急需补的第三门课程是——法律财务课程。
4、还需要考虑的是如果将来可以自由执业,你如何能够保证你的病人愿意支付相比公立医院高昂得多的诊金?也就是你的医疗服务又有何独特性和稀缺性?
我们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们太习惯于讲指南,讲各种诊疗规范了,要知道指南规范无一不是为了保障公立医院垄断性而设,因为只有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技术才能快速被复制推广,而你在自己为自己谋取生活保障的时候,其实需要的是独特的医疗技术。
所以医生们急需补的第四门课程是——如何打造个人独有的医疗服务技术。
以上这些还只是从条条框框来粗略推测的需求,现实中一旦真的开始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医生们面临的问题还会如海量出现,与现在“体制人”完全不一样,体制造就人的同时弱化了个人生存的能力,未来的“自由人”首先需要活下来,才能进一步谈得上发展。
还是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知道怎么说相声,这是‘艺’;而知道怎么卖出票去,那才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