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19日 来源:医药云 阅读数:
157
3月18日,中国领先制药集团石药集团发布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现收入总额210.29亿港元,同比增长36.0%。
公告显示,成药业务于2018年保持理想的增长,销售收入达165.53亿港元,同比增长45.5%;创新药产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3.44亿港元,同比增长57.2%。其中肿瘤药品系列的销售收入增长123.3%,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
普药产品方面,于2018年,普药产品整体保持理想的销售增长,实现销售收入62.09亿港元,同比增长29.6%。
研发方面,集团持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目前在研项目300余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抗肿瘤、精神神经及抗感染几个领域。其中新靶点大分子生物药有30个,小分子新药40个及原化药3类新药(现在新分类为3类或4类药品)55个。
石药集团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国内的创新药及仿制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18年6月获纳入恒生指数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心脑血管、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用药等七大系列近千个品种,有30个产品单品种销售过亿元,其中畅销的创新药产品有“恩必普”、“多美素”、“津优力”及“克艾力”等。石药集团亦是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商,产品包括维生素C、抗生素及咖啡因。
近几年,石药集团收入和利润都保持增长,且有加速增长趋势:
创新药保持高增速,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2018年的研发开支为15.83亿港元,而2017年则为8.15亿港元。近两年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用于持续进行及新开展的临床试验、生物药的研发、扩展美国研发中心及有关普药的质量及疗效一致性评价等。
目前,石药集团分别有10个及2个小分子新药在中国及美国进行临床研究;7个大分子新药(包括“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抗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抗 RANKL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及两个双抗产品)正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另有4个新制剂品种(包括“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此外,石药集团持续加大对生物制药管线及小分子创新药的投入。除内部的研发投入外,亦积极对外寻找合作及收购的机会。于年内及近期完成了多项合作或收购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研发管线的布局。
收购的重点是即将获批上市的大小新分子药品,以尽快增补未来几年上市的新药储备,并充分利用本集团强大的营销和市场开拓能力,实现新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

重点品种保持良好发展,预计收入将持续增长
一、恩必普
(丁苯酞)国家的第三个一类新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专利有效期至2023年,是公司核心品种。
恩必普包括软胶囊和注射剂两个品种,软胶囊于2005年上市,2009年进了全国医保,注射剂于2010年上市,2017年也纳入国家医保。
近几年,恩必普收入实现相对稳定快速增长,收入占比不断提高。考虑到恩必普的疗效确切、实际使用时间有望延长、终端覆盖潜力、持续抢占辅助用药市场、继续发掘临床价值以及医保的广泛覆盖,预计恩必普的销售额将在未来3年年实现25%-30%的复合增长,到2020年约达75亿港币的销售额。
二、玄宁
主要成分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症,2004年推出市场,进入了全国医保目录。玄宁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24%上升到2018年Q3的27%,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
随着销售模式调整、我国高血压用药市场继续增长、左旋氨氯地平份额的扩大以及玄宁在美国注册进度的推进,玄宁将进一步扩展其在钙通道阻滞剂的市场份额。
3、多美素
石药集团拥有超过1,000人的肿瘤药销售团队,多美素在多柔比星脂质体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较为稳固,预计多美素将在多柔比星脂质体市场维持70%的份额。未来多美素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加主要适应症市场的渗透率,比如替代普通蒽环类抗生素,预计未来3年多美素实现25%-30%的复合增长。
4、艾克力
(白蛋白紫杉醇)是国内首仿上市的靶向化疗药,2018年上市后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仅安全性具备优势,临床疗效也更加突出,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紫杉醇制剂。克艾力做为首仿制品种有望获得较高市场份额,预计2019 年、2020年克艾力分别实现 10 亿港元、18亿港元收入。
5、津优力
化疗以后提升白细胞的抗肿瘤药,2012年的首仿品种,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物,能减少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因白血球数量偏低而受感染的机会,2017年进入全国医保目录。
根据PDB数据,2018年1-9月,津优力的市场份额占48%,未来长效品种替代普通产品的空间非常大,叠加2017年新进入国家医保,预计津优力将在未来3年保持70%的复合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