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16日 来源:药药网原创 阅读数:
220
作天315晚会曝出的一则消息牵动了全国药品零售行业的心。“药店执业药师挂证”的现象暴露在全国十数亿消费者面前。
未来,药店常见的执业药师挂证现象,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监管查处力度无疑更强。
其实不单是药店,民营诊所请执业医师“只挂证、不上班”的也存在。
一名曾在民营诊所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民营诊所为了通过年检,通过请执业医生“挂证”的方式,让科室看起来有注册医生,而实质上,这些“挂证”医生几乎从不在诊所现身。而诊所还根据医生的级别高低给付相应报酬,这些医生不上班,但坐在家里就可以收钱,这几乎是民营诊所的“潜规则”。
业内人士说,民营诊所寻求“挂证”,背后的原因正是为了利益。诊所为了多取得科目设置的资格,扩大经营范围,或者在诊所某一科目暂时缺少医生的情况下,他们只要随意找一张合格的《执业医师证》来挂靠,便能通过校验审核,待校验通过后,他们才开始寻找能上班的医生。
其实挂证现象不止是在药店,在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在内的多种执业资格注册人员长期普遍存在“挂证”现象。
据保守估算,“挂证”市场交易额每年至少几十亿元,甚至可达百亿元。挂证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达到企业资格审验、项目投标等要求,同时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大部分业内企业都有“挂证”行为,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
许多非从业人员为了“挂证”而考证,形成“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怪象”。通过对有许多参加考试、取得证书的人根本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什么证书值钱就考什么。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坦言,“建筑业工种繁多,我们有些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不善于考试,有的考了很多年都考不过。
去年11月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国家七部门对工程建设领域 “挂证”行为展开了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持证人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买卖租借专业资格注册证书以及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以职业介绍为名提供“挂证”信息服务。
但是,按下了胡芦起了瓢,在巨大利益面前,总有人走险。
要想根冶这一现象,国家要过一段时间就要专项治理。要让行为人在社会公众面前爆光。提高违法乱纪成本。
同时,对一些有从业经验,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一定年限的人员,要给予和适当的降低考试要求。让其合法取得从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