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14日 来源: 阅读数:
131
广东近期相关文件显示,省内三大药品采购平台价格联动即将来袭!
3月12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
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统筹推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药品集团采购平台实施价格联动、实时采购数据共享,合理管控药品价格。
自从2013年省平台建立并开始运行以来,业界对价格联动的担忧一直没有消除。广东省药品交易办法依照国办发[2015]7号文的精神规定,省内医改试点城市如有更低药品采购价格,将调整省级中标价。这指向很明显,作为另一采购平台---深圳GPO的采购价格,其实从一开始在文件层面就具备了合法、合理的联动依据。
不过,深圳GPO价格一直没有在明面上与省平台关联。但是,随着广州GPO的建立,省内形成3大采购平台共同竞争的态势,未来的价格联动已经成为下一步广东医改的必然趋势。
三大平台,三种模式
省平台作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先行者,事实上是继承了原有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的“衣钵”,虽然体制与运行机制以之前完全不同,但已成立就是省内药品唯一交易平台,交易金额曾经接近1000亿。
深圳GPO作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探索,由全药网来负责实际的运营。2017年开始正式上线以来,立足深圳,但目光放眼全省乃至全国,至今省内已有一半以上城市与其建立跨区域采购联盟,并拓展至黑龙江、广西等省区。深圳GPO自定采购目录与采购政策,已进行了多批次采购,目前处于4+7集采结果落地及价格调整阶段。
而广州GPO则是由广州市医保局主导的采购平台,由医保部门制定采购方案,在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采购交易,目前已完成了直接挂网、竞价、议价,以及三批销量大或独家品种的集团谈判,今天(3月13日)刚刚对第四批谈判品种进行第二轮报价解密,18日将公布谈判结果。
一省三价的未来:联动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三方用各自的方法实现了新的“药价形成机制”,但毕竟是广东省内药品采购交易的平台服务提供方,出现一省三个价格,并且各自为政各有地盘,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也加大了参与各方,特别是药企的工作量。药企也是有苦说不出,质疑不断,吐槽连连。
由于官方对三大平台共存的状态已经定调,取消某个平台或合并不大可能,那么,实现三大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价格联动,就摆在了议事日程,因此,此次广东省印发该《方案》可谓是平台运行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由国家组织的带量采购处于关键的执行前夜,广州、深圳作为4+7集采的两大试点,如何执行集采结果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偏偏这两大平台都有原定采购方案正在实施,此时将4+7集采嵌入既定方案中也成为了一个技术要件。
广州GPO进行的50个谈判品种,要么是销量大,要么是独家品种,其中不乏与4+7集采品种重合的部分,因此在第三批谈判时,对在4+7集采中未中选但价格最高的23个品种进行限价之下的谈判。而深圳GPO也采用类似的处理方式:价格就低不就高。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医保谈判,已经采集了全国最低的福建省价格进入,这意味着谈判结果既出,新的全国最低价诞生。
而深圳的价格调整也没闲着,按该市成交品种价格调整规则,深圳将采集全国各省(区、市)正在执行的(含已产生结果待执行的) 与GPO成交同厂家同品规药品现行采购价,包括中标价、挂网价、 GPO 试点城市成交价等。
而4+7的执行,深圳甚至引入了零售价作为参考,“若出现深圳价格高于全国其他省、市该药品正在执行的终端零售价的,则须按该药品最低终端零售价进行价格联动”。
综上,尽管目前在明面上三大平台的价格尚未联动,但各自通过价格调整或4+7执行的机会与全国其他较低或最低价进行关联,经过一段时间后,低价格都将在广州、深圳落地,而两大平台获得低价之后,相互关联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