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3月13日 来源: 阅读数:
151
今日(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节选: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先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女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来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有请张茅局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记者会。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们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开始提问。
新华社记者:我们都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新组建的部门,于去年4月挂牌成立。我们想知道,这个新组建的部门到底会对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起到什么样的意义呢?谢谢。
张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去年经过人代会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成立的,到现在真正运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监管领域中存在的边界不清、多头交叉执法和监管空白等问题。
在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加大了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市场准入环境更加便捷;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公平竞争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加大了消费维权力度,使得消费环境有所改善。
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张茅:但是,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我们这个机构的边界非常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比如说,食品药品安全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队伍建设,全国七十万人的队伍,国家、省、市、县到乡镇、街道,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是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但是各个领域的专业性又很强,所以如何把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相统一,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所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为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的加加减减,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一项工作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针对突出问题出实招、解难题,逐步做到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我的问题关于校园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焦点,对此我们有哪些相关举措严防严控严管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追加给张茅局长,您曾经说过“天下无假”这个目标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近些年来我们也关注到,有很多平台,比如公益组织和电商平台机构,都在通过科技治理的方式去推动假货的科技监测。想问,对于咱们之后实现“天下少假”的目标是否有一些帮助呢?
张茅:这位记者朋友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食品安全,一个是关于打假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通过我们的工作,确保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当前,食品安全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也逐渐显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实行“四个最严”:
张茅: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目前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
张茅: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餐饮业提倡明厨亮灶,去年达到了20%,今年要再提高到30%以上,争取做到餐饮行业有三分之一达到明厨亮灶,在校园食堂中已经达到了50%,今年准备朝着70%的目标努力。
张茅:对于食品安全还要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重奖举报人制度。总之,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张茅:坚持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做出的新规定,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指导、督查和协调。
张茅:关于假冒伪劣的问题,实际上和这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我在多个场合说过打假的问题,有的记者还归纳过,说你在五次会议上四次提到打击假冒伪劣。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必须重点整治。
去年,我们处理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29万件,应该说打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当前和今后要做的工作要突出重点,把群众最关心、危害最大的食品药品、儿童用品、老年用品这些领域作为重点,加强监管。要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
我上次在“部长通道”也讲到了,就是要依法全部销毁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大家注意到有关报道,最近在石家庄销毁35吨假冒伪劣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再次流入市场。过去有个观念“假冒不伪劣”,我觉得得纠正这个观点。
假冒就是侵犯了知识产权,就要严厉打击。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自律,形成社会的信用系统。
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敢说“天下无假”,只能说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让群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谢谢大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近年的疫苗问题频发,包括长春长生狂犬病问题疫苗、江苏过期脊灰疫苗等。在这次两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说,中国疫苗已位居世界先进之列,这就让人觉得很矛盾。我的问题是,您怎么评估中国疫苗的水平?为什么民众对中国疫苗有这么多疑虑?市场监管总局又能采取什么措施,让市场及消费者对中国疫苗建立信心?谢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焦红:谢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记者关注的是疫苗问题。疫苗确实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因为疫苗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它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苗监管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正在推进建立疫苗监管的长效机制。对我国疫苗,总体评价应该是安全的。我们的群众也好、媒体也好,应该对疫苗有信心。
焦红:为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正在采取以下举措:
焦红:第一,大家都知道,在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司法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会同卫健委等相关部门,起草了《疫苗管理法(草案)》。
《疫苗管理法(草案)》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最严”要求。在《草案》中,明确提出疫苗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实行最严格的监管。
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疫苗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监管的失职渎职行为,也要严肃问责。
目前,《疫苗管理法(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围绕进一步做好疫苗监管工作,我们也在修订《药品管理法》相关内容。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为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焦红:第二,社会和公众也非常关心如何加强监管。目前重点落实两个责任:督促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落实部门的监管责任。作为疫苗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疫苗产品风险报告制度,保证疫苗产品质量。
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进一步明晰监管部门的事权和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强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巡查和抽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要严肃查处。
焦红:第三,疫苗也是具有专业性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疫苗监管的专业技术支撑。比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疫苗批签发制度,更加强调疫苗的批签发与现场检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疫苗批签发的能力和水平,也通过与现场检查的结合,进一步督促和指导企业提高对产品风险管控的能力。
当然,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能力水平。我们要建立国家和省两级专职检查员队伍,加强检查员的管理和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让公众对我们的疫苗更加有信心。谢谢大家。
瞭望周刊记者:我们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部署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这项行动开展以来,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想了解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在这项行动当中还面临哪些“硬骨头”需要啃,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谢谢。
张茅:"保健"市场,近一段时间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比较大。乱象比较多,危害大,必须加强整治。
”保健“市场中有些概念确实也难以界定,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企业自己定位的保健品,也有在有关部门注册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这里面虚假宣传的成份确实不少,容易对老年人、儿童危害大。
有的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宣传的作用,我听到一些朋友讲,家里的老人相信这些宣传,当时买了保健品,子女回家就批评了,后来老人买了就不跟子女说了,自己买了就吃、就用。
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取证难、认定难,宣传效果欺骗性较大,整治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张茅:从今年1月8日,13部门联合整治,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到3月1日,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我们提出是百日整治行动,但是这个整治工作不会局限于百日,必须长期进行,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要改革现在的保健品注册制度。
更多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的传统,很多食品对某一方面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大家都知道,吃枣补血,吃芹菜降血压,这些说法有很多,很多食品都有传统意义的保健作用,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作用要实事求是地介绍。特别是刚才说到,政府也不能在这方面为企业背书。
我们将来改革的目标就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扩大企业自我声明的范围。这个食品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由市场来检验,由消费者来检验,减少政府的鉴定。
至于其他用品,这种宣传就很难辨别,比如说这个鞋垫,说是保健鞋垫,怎么个保健法?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这种宣传,一个是要从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限制。必须要依法宣传,不能夸大宣传。
对于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危害,要依法进行惩处。同时,特别要加强科普宣传,使消费者科学认知。请我们的专家来讲解保健方法,正本清源,使“保健”市场的宣传能够真正名副其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