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医药营销界可能出现哪些热点
发布日期:2008年1月24日 来源:医药经济报 阅读数:
216
2007年已经过去了,用“困惑”来形容这一年的医药界最恰当不过了,先是年初“齐二药”的阴影引发SFDA对全国医药生产企业的行业大整顿,此次整顿不论时间长度,还是规模之大,都是建国以来空前的;其次是在去年8月16日,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公布了新修订的《2008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初稿,提出2008年将严格执行“两票制”,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草案的第三稿才总算给了业界一个交待;后又出现“南京医药”叫板“杨森”,“史克”博弈“太和保兴大药房”等工商对垒现象等等。
随着近期主管部门的行业性整顿在年底结束,大家最为关心的恐怕就是“医改”提出的“医药分开”了,“分开”究竟能分到什么程度?2008年医药营销界还可能出现哪些热点?笔者的判断是——
1.药交会出现“营销论坛”新亮点
结束不久的昆明药交会上一度出现9个“医药营销论坛”会场,其中有2个竟然是免费型论坛,咨询公司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现象将会在2008年的各类药交会上进一步体现。
药交会将从“人际交际型”向“自我提升型”转化,由于各医药厂家新药推出的速度受审批新规的限制,集中上市速度缓慢,导致药交会中的“招商会”演变成“品牌展览会”,将进一步弱化商务功能。
2.部分营销人员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自2006年提出反商业贿赂法草案起,在医药行业中存在多年的带金销售总算有些收敛,大大小小的曝光案例屡见不鲜,最有影响力的要算去年11月25日被曝光的21家医药企业商业贿赂事件,涉案企业被罚以2年内停止在北京医药市场销售,即使2年后重返市场,要恢复原来的繁荣恐怕也回天无力。
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药品的临床推广将进一步向学术推广方向规范,2008年将出现医药营销人才向学术推广型企业回流,特别是向拥有原研药、专利药、独家新药、中药、生物制品等企业回流。
3.中小型代理商角色变化
一度让人羡慕的代理商角色,在地区的挂网招标、社区招标、新农合统一配送、OTC大营销战略框架下,代理商个人的角色在2008年将越来越被弱化。
相反,代理商在市场上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身份来操作,最典型的现实就是各地中小型商业公司纷纷倒闭和个别商业公司圈款消失。加之2007年下半年,各地方药监部门开展的商业公司税票大检查,使得“个代”赖以生存的走票活法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将有一大批“个代”在2008年转换身份,通过成为医药企业的“佣金制代理商”实现应得利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