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朱华委员:加强内蒙古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19年1月30日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
121
核稿: 李试诚 编审: 皇利华 编辑:柴羽佳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29日电 (王慧)“中小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聚集的主要场所,容易发生群体性传染病和意外突发状况。学校建立医务室,有了专业医生在岗,可以很大程度保障师生卫生安全,及时处理一些意外突发状况。”政协委员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朱华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但是目前内蒙古校医数量严重不足。以首府呼和浩特市为例,拥有小学数206所,学生174718名(含城区113所,学生127048名);中学104所,学生140697名(城区68所学生97564名)。仅有城区少数几所重点中小学有医务室和校医,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校医。民办中小学更是没有校医,大多数学校保健老师为德育或体育老师兼职,没有医学背景,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和专业构成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影响了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学校发生卫生公共事件防范不足。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医缺乏问题普遍存在。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大量的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不能进入医院就业,只能在药店,诊所打工,而这部分人比许多的兼职校医具备更专业的医疗知识,这两者如果不能有效结合,会造成医疗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朱华建议:面向社会,同时面向医学专业院校,公开招聘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医学院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出台配套的培训、晋职、福利待遇和考核等规定,完善奖惩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医问题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把学校医务室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不足600人的学校,也必须设置保健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人数,增设校医编制,完善规章制度。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学校卫生的有效开展;教育局积极协调卫生专业部门,每年对校医(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将校医纳入执业医师的多点执业改革试点,形成学校与医院互相补充的新型发展模式,对医疗、教育系统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