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1日 来源:国家药监局 / 健康时报等 阅读数:
165
6岁以下儿童,千万别用这些感冒药!
来源:赛柏蓝 来源:国家药监局 / 健康时报等
近日,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一些可以缓解鼻塞症状,如充血、流鼻涕和打喷嚏的非处方(OTC)感冒药,不建议儿童使用。
据分析,这些不建议儿童使用的药物包括:减充血剂(如含伪麻黄碱等成分的);抗组胺药(如含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等成分的)。
研究员人员发现,非处方感冒药减充血剂,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抗组胺药或镇痛药,对鼻部症状改善效果不大,却增加了失眠、嗜睡、头痛或胃肠不适的风险,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鼻塞。甚至对于儿童来说,还可能出现嗜睡、胃肠不适,甚至是抽搐、心率过快和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
事实上,对于这类药品儿童使用方面的问题,欧美官方早已发文提出警示。不过,提出警示、不建议使用,并不代表这些药有问题,而是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性,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一些成分可能会对孩子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2岁以下禁用,6岁以下慎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指出,感冒药经常含有一种以上作用成分,如抗组胺药、减充血药、镇咳药、祛痰药,千万不要给儿童使用超过一种以上含有抗组胺成分(流鼻涕、抗过敏等)的药品。
早在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布过关于6岁以下儿童慎用止咳和抗感冒药物的警示;2008年美国FDA又发布公告,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服用此类药物。
▍英国:儿童警惕三类感冒药
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曾发文指出,感冒药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危害超过了其宣称的正面作用,并提醒医生和家长要警惕这几种危险成分。这些危险成分包括:
1、减充血剂
成分:伪麻黄碱、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羟甲唑啉、塞洛唑啉。
功效:用于缓解感冒导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2、抗组胺剂
成分: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曲普利啶、抗敏安。
功效:可减缓感冒引起的过敏症状,抗组胺药有镇静、催眠等副作用。
3、镇咳祛痰药
成分:右美沙芬、福尔可定、愈创甘油醚和吐根剂等。
功效:右美沙芬是中枢性镇咳药,主要用于干咳,但痰多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