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腹泻自疗的五大误区

发布日期:2012年5月24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阅读数: 83


时下,有不少病友一有拉肚子就自行诊疗,想当然地采取一些措施,殊不知这些措施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应下决心尽快走出误区,回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上来!
 
  误区一:一有腹泻就克扣饮食。有些病友认为,腹泻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沽其源”,即克制饮食,甚或禁食禁水,使其没有东西可拉。孰不知,拉肚子本身有大量水分、营养素、无机盐排出体外,若再克扣饮食,甚或禁食禁水,势必使水分、营养素、无机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体营养不良,削弱抗病能力,造成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足量补充液体、电解质及易消化食物,以维持机体在腹泻时对营养的需求,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误区二:一有腹泻腹痛就用解痉药。肠道炎症必有胃肠痉挛,出现腹部阵痛是在情理之中。由于自身蠕动的加快,有利于肠道致病菌的排泄。假如一见腹痛就用解痉药止痛,会影响肠道致病菌的排泄,不利于治疗。
 
  误区三:一有腹泻呕吐即用止吐药。止吐药可抑制呕吐反射,而呕吐是机体一种自身保护性反应,可以排吐胃肠道的致病微生物,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若呕吐被抑制,势必影响肠胃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从而加重病情。
 
  误区四:一有腹泻就随意使用止泻药。止泻药可使腹泻病人的排便减少,使粪质由稀溏变为稠厚,但不利于胃肠内有害致病微生物的排泄。
 
  误区五:一有腹泻就滥用抗菌素。腹泻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菌群失调之分,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有力证据之前滥用广谱抗生素,会使机体遭到抗生素毒副作用的伤害,尤其对听神经、肝肾功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增加药物过敏的机会,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甚至全身霉菌感染,给合理治疗带来新的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