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性福”可后天培养

发布日期:2012年4月25日    来源:羊城晚报  阅读数: 98


  “试性”能否试来“性福”?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周少虎教授
 
  试性族,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了寻找自己性生活和谐的对象,在生活中不停和不同的异性进行性行为,这样的一个群体就是试性族,他们希望通过“试”来找到和自己在性上匹配的另一半。不过在性医学专家眼中,性虽然存在匹配一说,不过性生活是否美满也与情感和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性福”和“幸福”一样是可以通过双方努力来获得的。
 
  观点:前夫性冷淡让她成为试性族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试性族中应该都是男性,其实不然。35岁的Anna是两年前离婚的。前夫是她的初恋男友,也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刚开始发生性关系时,她就感觉他不太对劲,可那时很羞涩,不好意思与别人交流这一话题。婚后,Anna发觉老公的性欲很低,性的需求很少,越来越难以满足她的需求。一次出差时,她与一名已婚的男同事发生了一夜情。之后他们定期见面,每次彼此满足一番就分手。就这样竟然持续了好几年。终于有一次她与同事的聊天记录被丈夫看到了。
 
  两人和平分手了。Anna自此开始了相亲之路,对于那些稍微有点感觉的,她对对方的暧昧暗示并不抗拒,反而顺水推舟有了性关系。几个要好的闺蜜对此很不理解,Anna说,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性和谐对婚姻有多重要,不“试”怎么能知道是否合适。
 
  疑问:性器官性能力存在匹配之说?
 
  对于像Anna这样的试性者来说,他们之所以要试,就肯定认为每个人的“性方面”存在不同,需要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对性匹配的理解,包括性器官的匹配和性功能的匹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周少虎教授针对性器官的匹配问题解释,和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一样,男人的阴茎也确实有长短粗细之分。不过一般认为无论阴茎大小,勃起后的茎长相差不大,一般平均长为13厘米,周径约11厘米,即使长度、周径大小于平均数1~2厘米,仍是正常的。女方的阴道是将来胎儿出生的必经之地,有着极大的伸缩性,性兴奋时,它可调节其大小而接受阴茎的抽送,对于男性的哪点粗细之分,对女性来说区分不大,因为其敏感性集中在外1∕3部位,而硬度的影响大于粗细。就算真有影响,也完全可以通过性技巧、或性前情感铺垫来弥补。
 
  对于性功能的匹配问题,周少虎解释,在性医学领域,确实存在一个学派是这样认为的。比如说,对于男性早泄的诊断,按照这一学派的观点,“性生活中,50%以上的性交活动不能让女方达到性高潮就可以诊断是‘早泄’。”可见对于男性性功能的判断是与他的性伴侣有密切的关系。按照这样的学说,如果丈夫勃起时间并不长,可是他的妻子也可以很快达到性高潮,那两人的性生活也可以很和谐幸福,在临床中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观点:“性福”也可以后天培养的
 
  男女的性功能上确实存在性匹配的问题,不过周少虎教授个人并不赞同“试性”。
 
  他解释说,从实际操作上看,首先“试性”不一定能试得准。试性时可能时间、地点的选择都很仓促,甚至可能一方是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与有了稳定的婚姻基础后再进行的性生活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样试出来的性并不准确。比如说有的男性只有在自己床上发挥才会很稳健,如果他在宾馆里“试性”发挥失常,就说他“不行”岂不很冤枉。
 
  其次,性匹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和两个人的交流沟通来改善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男性性功能问题都是有法可治的,只要本人不讳疾忌医,阳痿、早泄、性欲低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的治疗手段来解决的。
 
  而且,更值得婚龄男女注意的是,恣意妄为的“试性”活动所带来的性的神秘感与纯洁性的消失,将不利于以后婚姻生活的稳定性,却大大增加了性传播性疾病的风险性。
 
  人作为高级动物,性生活是否美满不仅与生物上的性匹配有关,也与情感和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往往是先有情后有性。比如说,一般认为女性的高潮来得比较慢,其实如果两个人的情感基础好,交流得充分,高潮到来的早晚、快慢都是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来进行调整的。更通俗一点讲,“性福”不一定要靠“试性”唾手可得一个与自己性匹配的人,“性福”也可以像“幸福”一样通过两个人的努力慢慢培养而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