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内衣别犯5大错误

发布日期:2012年4月23日    来源:爱美网   阅读数: 119


  对于懒人而言,洗衣服是件相当麻烦的事,他们总是攒上一大盆脏衣服,再一起扔到洗衣机里洗。这样确实省时省电,但带来的健康隐患却不容小视。平时洗衣服,你是如何洗的呢?你也爱犯这些错误吗?
 
  洗内衣5大误区
 
  1、用洗衣机洗内衣
 
  很多人可能还以为洗衣机是你的好帮手,看看下面这些数据:“据调查显示,60.2%的洗衣机内槽中检测出的霉菌,其中近80%以上的婴幼儿肌肤问题与衣物处理不当有关”。
 
  洗衣机就是细菌与我们身体之间的一个入口。而内衣,作为乳房和私处的保护伞,如果在如此“高污染”的环境里洗涤,恐怕会越洗越“脏”!毫无悬念,用洗衣机洗内衣成了家庭清洗内衣的最大雷区。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加个洗衣袋就好了。这说法也是错的,洗衣袋的作用是保护衣物不缠绕、不受磨损、不变形等,但是它并没有保护内衣不受“污染”。
 
  2、内衣“积少成多”再洗
 
  身边有些朋友会有这样的习惯,平时工作太忙,晚上洗完澡后不想再动了,当然她们知道洗衣机洗内衣不好,于是把内衣“积少成多”,等到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周末再一盆水洗干净!这又是另一大雷区!
 
  你懂得“量变促成质变”这样的说法吗?不管是胸罩还是内裤,弄脏了应尽快清洗,时间愈长,污渍渗入质料纤维组织,会愈难清洗,而且即使表面上看不到脏的污渍,文胸一段时间也要彻底清理一次。
 
  特别是内裤,不管你是否肉眼可见,内裤上都会存在一些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洗,细菌繁殖开来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了。
 
  3、用洗衣粉洗内衣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懒,就算洗内衣都会用专门的小洗衣机,用洗衣粉或者洗衣液来机洗贴身衣物。然而你知道吗?洗衣粉溶于水碱性比较强(PH高),溶解慢,溶解过程放热,脱脂伤手,长时间使用使织物发硬。而洗衣液温和不伤手,溶解也快。
 
  一般洗衣粉这种合成洗剂,虽然洗涤力强,但是缺少冲洗力。因而,洗衣之后洗剂容易残留在衣服上。如果家里有宝宝,更不能用洗衣粉来清洗宝宝的衣服了!因为,宝宝的皮肤非常柔嫩,宝宝的皮肤比成人的柔嫩10倍,对外部刺激非常敏感。
 
  最主要的是宝宝衣服上残留的洗剂是造成皮肤过敏的主要原因。
 
  4、内衣洗完后用消毒液消毒
 
  太过爱干净的人,往往决定内衣单纯的洗涤是不够干净的。要下“猛”料,内衣洗完后还要用消毒液来消毒。别自作聪明了!消毒液之所以能够杀灭细菌,病毒,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盐和强氧化剂。
 
  这些成分对皮肤的损害不容忽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并且很难通过一两盆清水清洗干净。
 
  如果没洗干净,人出汗后经皮肤毛孔进入人体,轻的会引起瘙痒、脱皮,重的会引起头晕恶心不适。内衣由于是呵护乳房和阴部,皮肤较为薄弱,更容易受刺激导致瘙痒患病。
 
  5、内衣洗涤剂增白就代表干净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洗完内衣后,内衣变得更白了。心里就想,这种洗涤剂很有效!其实不然,很多洗涤剂产品中添加了荧光增白剂,使衣物在清洗后显得透亮干净,看上去很白。
 
  增光增白剂是一种吸收紫外线可呈现荧光的化学增白染料,它进入人体后,不像普通的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和人体中的蛋白质迅速结合,很难排出体外,这样无疑加重了肝脏负担,而且荧光剂对人体皮肤极易产生刺激。
 
  有些人以为衣物增白后不但亮丽,而且干净无菌,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如何洗内衣最健康?
 
  1、内衣和外衣分开洗
 
  穿过的衣物都会有多种细菌,更何况是内衣。暴露在灰尘中的外衣有无数细菌,包括一些强力致病菌。而贴身内衣上会有从皮肤表面脱落下来的和从肠道、泌尿道排出的各种细菌。
 
  据统计,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有10个至100个微生物,即使用洗涤剂清洗,也只能去除80%的细菌,漏网的细菌还会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在浸泡和洗涤衣物时,一定要内衣、外衣分开洗涤。
 
  2、手洗最健康,肥皂最安全
 
  洗衣机是污垢的“根据地”,而内裤一般相对较小,为增加摩擦密度,建议用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密的搓弄,这样手洗才洗得干净、彻底。如果你真的懒到不想手洗,那么折中的办法就是购买专门的小洗衣机,机洗贴身衣物,这样能最大程度避免病菌传染。
 
  用什么洗内衣呢?洗衣粉、洗衣液、或是消毒液?
 
  错!肥皂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肥皂的杀菌效果好,且不伤皮肤;而如果是用小洗衣机可以考虑用皂粉,物理、纯天然、低刺激,同时,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