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指出护脾胃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发作

发布日期:2012年1月10日    来源:39健康网   阅读数: 93


为何冠心病患者要重视调护脾胃?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一贯注重“整体性”。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主消化,而且心与脾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人是一个整体,上下相通,如果脾胃功能受损,饮食不易消化,停留于中,食滞气也滞,嗳气古时又称胸膈之气,气机不畅,胸中气塞,自然胸闷也起。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身就与饮食因素息息相关,冠心病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过饱,否则同样容易导致胸闷胸痛的发作,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一贯重视“心胃同治”。
 
  对于冠心病患者最基本的饮食要求是:吃得消化、吃得健康。
 
  当下,粗纤维食品相当流行。小编的观点是,冠心病以老年人居多,老人的消化能力已有下降,适当食用粗纤维食品有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果每日进食过多将加重胃肠负担,不易消化而有损脾胃运化功能,不利于冠心病康复,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可而止。尤其是本身合并胃炎的患者更要少吃容易产生胃胀气的食品,否则胸闷嗳气会频频发作。总之,“有益消化,不伤脾胃”是饮食总则。
 
  喜好吃豆类和豆制品的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进食量,以免损伤脾胃。豆类营养丰富,富含植物蛋白质,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脂肪含量低,几乎不含胆固醇,从理论上讲,豆类对冠心病有利,但实际上多吃则产气多,这是因为豆类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虽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但可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气体,进而引起嗝气、肠鸣、腹胀、胸闷,这样反而会加重冠心病症状。所以说,好东西也要懂得怎样吃才好,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营养均衡才有益健康。
 
  对于冠心病来说,建议将豆打成粉煮成豆糊食用,比一般的食用方法有利消化。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运动,帮助脾胃运化,同时也可调畅心身,运动一定会让人感觉活力大增的。但不可过于剧烈运动,尤其是激烈的户外活动,而应以舒缓、轻松为主,如散步、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功能与人体情绪好坏关系密切,一有情绪不佳就可能“肝气乘脾”、“肝气犯胃”,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同时情绪的激动、焦虑本身也是冠心病患者所要忌讳和避免的。所以要学会放松身心,寻找生活乐趣,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