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生活中常见的平价养生食物

发布日期:2011年9月7日    来源:  阅读数: 64


生意社9月7日讯 
 
  黄豆芽
 
  黄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发芽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质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提高,维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纤维素量增加,成为理想的高营养蔬菜。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数是以激素和化肥催发的,无根豆芽是国家食品卫生管理部门明文禁止销售和食用的蔬菜之一,豆芽看起来肥胖鲜嫩,但有一股难闻的化肥味,甚至可能含有激素,千万不要食用。
 
  黄豆芽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青少年可多食,孕妇多食对缓解妊娠性高血压和产后便秘有一定效果;
 
  2. 虚寒尿多者慎内服。
 
  黄豆芽食疗作用:黄豆芽味甘、性凉,入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的功效;对脾胃湿热、大便秘结、寻常疣、高血脂有食疗作用。
 
  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鲈鱼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鱼肉细腻,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1、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
 
  2、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鲈鱼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2、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
 
  鲈鱼食疗作用: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狗肉
 
  狗肉含有较多的牛磺酸、多肽,而脂肪很少。
 
  中医认为,狗肉性温,有补气温肾、助阳散寒之功效,对腰痛、畏寒、四肢冰冷、夜间多尿、增添热量有很好的作用。
 
  1. 每到冬季,我国各地均有用狗肉进补的习惯,因其味道醇厚,所以才冠以“香肉”之名,是温肾壮阳,轻身益气之功效。
 
  2. 忌吃半生不熟的狗肉,以防寄生虫感染,忌食疯狗肉。
 
  狗肉适合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1. 适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脘腹胀满、腹部冷痛者食用;
 
  2. 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
 
  狗肉食疗作用:狗肉味甘、性温、咸,归脾、胃、肾经;狗肉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狗肉温肾壮阳,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等症;温补脾胃,用于脾胃阳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等症。
 
  黑木耳
 
  黑木耳含较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甘露糖、戊糖、木糖、卵磷脂、脑磷脂、钙、铁等,有防止血液凝结、心脑血管疾病、大便干结的作用。
 
  中医认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补气、益智、生血功效,对贫血、腰腿酸软、肢体麻木有效。
 
  1. 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而可安全食用;
 
  2. 优质木耳表面黑而光润,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觉干燥,无颗粒感,嘴尝无异味。假木耳看上去较厚,分量也较重,手摸时有潮湿或颗粒感,嘴尝有甜或咸味(一般用糖或盐水浸泡过)。
 
  木耳(干)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合心脑血管疾病、结石症患者食用,特别适合缺铁的人士、矿工、冶金工人、纺织工、理发师食用;
 
  2. 有出血性疾病、腹泻者的人应不食或少食;孕妇不宜多吃。
 
  木耳(干)食疗作用: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止血、涩肠、活血、强志、养容等功效;主治气虚或血热所致腹泻、崩漏、尿血、齿龈疼痛、脱肛、便血等病症。
 
  大豆
 
  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其中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含赖氨酸较高,能弥补粮食中赖氨酸的不足。它既可当蔬菜,又可代替粮食,冬天吃大豆特别有益。中医认为,大豆味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
 
  1. 应用于手足抽筋疼痛:黄豆100克,细米糠60克,加水煎至黄豆熟烂,一天分2次吃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