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毒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疾病类
耳根毒
内容
耳根毒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耳根毒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诊断依据
1、有急性脓耳或胆脂瘤型、骨疡型慢性脓耳病史。
2、耳内及耳后区疼痛、耳道溢脓突然减少,并有发热、头痛。
3、因于急性脓耳者,可见鼓膜红肿、穿孔小,因于慢性脓耳者,多为鼓膜边缘性穿孔,并见脓液引流不畅,或有外耳道后上壁红肿下塌。
4、乳突区皮肤红肿隆起,耳后沟消失,耳廓向前、下、外方移位,肿处压痛明显;若脓已成,则按之有波动感。若穿溃则脓液不止,形成瘘管。
5、X线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
鉴别诊断
1、耳根痈: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病变多位于颈侧中上部,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辨证论治
1、毒火犯耳证:病脓耳,耳内流脓突然减少,耳痛及耳后疼痛加剧,外耳道后上方红肿下塌,耳后肿胀,耳后沟消失,完骨部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清热解毒。
2、正虚毒恋证:脓肿已溃,时溢浊脓不止,疮口淡暗。伴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扶正解毒。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