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搐搦症辨证论治
疾病类
手足口病
内容
婴儿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中游离钙减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冬末春初最易发病。

【概述】
婴儿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中游离钙减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冬末春初最易发病。
本病属中医“风痫”、“慢惊风”范畴。
【辩证分型】
1、脾虚肝旺症状:起病缓慢,时时抽搐,面黄神疲,睡时露睛,纳呆烦啼,抽后汗多,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候分析:脾虚阴伤,土虚木贼,肝亢虚风内生,故时时抽搐,脉细弦。脾虚运化失职,故纳呆食少,大便不实。脾气虚弱,故面黄神疲,睡时露睛。肝气旺盛,故易烦躁啼哭。气虚表卫不固,抽后汗多。
2、心脾虚亏症状:面色苍白,精神萎软,抽搐频繁,夜寐不宁,时有惊啼,入夜盗汗,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细软。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肝失儒养,故面色苍白,精神萎软,抽搐频繁。血虚心神不宁测夜寐不宁,时有惊啼。阴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入夜盗汗。
舌偏红,脉细软,均为心脾虚亏的表现。
3、肝肾阴虚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手足心热,惊厥或手足搐搦,大使干结,舌光少苔,舌质红,脉细稍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虚风内生,故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溺。阴液干涸,虚热内生,故面色潮红,低热虚烦,手足心热。舌光少苦,舌质红,脉细稍数,均为肝肾阴虚的表现。
【分型治疗】
1、脾虚肝旺治则: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主方:缓肝理脾汤加减。
加减:大便稀薄,加炮姜炭6克、煨木香3克;抽搐频繁,加天麻6克、石决明15克(先煎);体虚多汗,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的要方。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枝枝、惯姜健脾补气,温运脾阳,山药、扁豆健脾化湿,陈皮理气燥湿,白芍柔肝缓急,大枣补益中气,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桂枝6克 党参6克 白术6克 白芍6克茯苓6克 山药6克 扁豆6克 陈皮3克 钩藤6克(后下)甘草3克
2、心脾虚亏治则:补益心脾,平肝止惊。
主方:归脾汤加减。
加减:抽搐频繁,加珍珠母15克(先煎)、钩藤6克(后下);夜寐不宁,加夜交藤6克、合欢皮6克;入夜盗汗,加浮小麦15克、碧桃干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要方。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桂圆肉、酸枣仁、远志、茯神补血安神宁心,木香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营卫。
处方举例:
党参6克 黄芪6克 白术6克 茯神6克枣仁6克 木香6克 当归6克 远志6克 龙骨15克(先煎)桂圆肉6克 钩藤6克(后下)甘草3克
3、肝肾阴虚治则: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加减:惊厥频多,加钩藤6克(后下)、石决明15克(失前):低热者,加地骨皮 6克、青蒿 6克;舌光口渴,加石斛6克、芦根15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滋阴熄风的要方。方中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养阴滋液;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平熄虚风;白芍、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麻仁滋阴润肠。
处方举例:
牡蛎15克(先煎)鳖甲10克 龟版10克生地6克 白芍6克 麦冬6克 麻仁6克 五味于3克 阿胶6克(烊冲)甘草3克本病发病年龄均为1~2岁的婴幼儿,故均按婴幼儿年龄用药剂量处方。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