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滞病理机理
疾病类
积滞
内容
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

积滞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停滞中脘,食积不化所致的一种脾胃病证。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也可导致乳食不化,夹滞成疾。
积滞与伤食、疳证关系密切。伤于乳食,日久不消,可变成积,积久不化,郁而生热,耗伤津液可转化成疳,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它应属于西医学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因为按照中医的说法,导致积滞的原因有脾胃损伤和脾胃虚弱两种;另一方面,气虚按中医术语来讲,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用通俗地话讲,气虚可能带来:容易出汗、全身乏力、精神萎顿、头昏耳鸣、痰多或有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在这里,可以看出,气虚是因,脏腑虚弱是果,脏腑虚弱则导致胃肠“积滞”等症。如果说“气虚无积滞者”,那意思应该是有“气虚”这个“因”存在,却还没有“积滞”的状态现象,因为气虚可以是有上述列举的现象,但不一定都反映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