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浮肿病证简介
疾病类
经行浮肿
内容
脾肾阳虚平素思虑劳倦过度,损及脾肾,经水将行,精血流往于胸,脾肾益虚,阳气不运,水湿不化,溢于肌肤,遂发浮肿。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或称“经来遍身浮肿”。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运,或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滞而作胀。
1、脾肾阳虚平素思虑劳倦过度,损及脾肾,经水将行,精血流往于胸,脾肾益虚,阳气不运,水湿不化,溢于肌肤,遂发浮肿。
2、气滞血瘀清志内伤,肝失条达,疏泄无权,气行不畅,血行受阻。月经以通畅为顺,若气滞血行不畅,则滞而为肿。
辨证施治
1、脾肾阳虚
主要证候: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经行量多,名淡红质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水湿泛溢莫制,则见四肢浮肿。脾虚失运,则纳减腹胀,大便稀溏。腰为肾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脾肾虚损,经血失固,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乃为阳虚不足之候。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场(《伤寒论》)加补骨脂、川芎、巴戟。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利水,补骨脂、巴戟、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川芎理血中之滞,佐以甘草调和脾胃。共奏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之功。
2、气滞血瘀
主要征候:经行肢体肿胀,脘闷胁胀,善叹息。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气滞血行不畅,则肢体肿胀。苔薄白,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八物汤(《济阴纲目》加泽兰、茯苓皮。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延胡索川楝子炒木香槟榔方中四物汤以养血活血,延胡索行血中之滞,泽兰活血消肿,川楝子、木香、槟榔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以收理气消肿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