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中期出血
疾病类
经间期出血
内容
在两次月经中期,即襟之时,有周期性出血,称为“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常伴下腹隐痛属月经病。多见于育龄期和青春期妇女。本病预后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慢性盆腔炎或放环后也会出现类似阴道出血。

【概述】
在两次月经中期,即襟之时,有周期性出血,称为“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常伴下腹部隐痛,属月经病。多见于育龄期和青春期妇女。本病预后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慢性盆腔炎或放环后也会出现类似阴道出血。
【中成药】
1、固经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阴虚血热者。
2、震灵丹: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血瘀者。
3、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肾阴虚伴腰酸膝软者。
4、宫血宁片:每日3次,每次3~4片,吞服。用于各型出血者。也可与上述中成药同时服,增加止血效果。
5、妇科千金片:每日3次,每次4~6片,吞服。用于湿热者,可与宫血宁片同用。
【简便方】
1、荆芥穗6克,炒黄研末,分3次吞服,血止停服。用于出血者,月经第10天服。
2、地榆30克、槐花米30克,水煎服,血止停眼。用于血热、湿热者,月经第10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
3、红花2克、枸杞子3克,热开水泡,代茶。用于血瘀者。月经第12天开始服至月经中期出血止,如有痛经者,经前3天继续服至经净。
【其它疗法】
1、耳针:取子宫、内分泌区。用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月经第10天埋穴至血止。
2、体针:取子宫、血海、关元穴,阴虚用补法。血瘀加膈俞,用泻法;湿热加阴陵泉、三阴交,用泻法。月经第10天起治疗至月经第18天停止。
【注意事项】
1、月经中期出血因出血量少,患者常常疏忽轻视,不予治疗,但反复出血,可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也可能影响受孕或引起流产,故应鼓励病员积极治疗。
2、要重视经期卫生保健知识,月经中期出血虽然量少或似赤带,但宫颈口略开,如果不避开房事,有可能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或附件炎,一旦发现房事后下腹疼痛,黄带增多或有发热,应速用清热消炎药,防止炎症扩散。
3、本病阴道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即经前14天左右,故服药或针灸等治疗都要在排卵期以前开始,才能防止排卵期出血。如果等待阴道出血时才进行治疗,只能起到消极的止血,因把握治疗时间也很重要。如果经治疗后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无中期出血,即为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