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辨证论治
疾病类
阴疮
内容
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时,外阴两侧或一侧红肿胀痛,甚者蕴毒化脓成为脓肿。当炎症好转后,留下囊液成为前庭大腺囊肿,但又可反复急性发作。属中医“阴肿”、“阴疮”范围。

【概述】
前庭大腺急性炎症时,外阴两侧或一侧红肿胀痛,甚者蕴毒化脓成为脓肿。当炎症好转后,留下囊液成为前庭大腺囊肿,但又可反复急性发作。属中医“阴肿”、“阴疮”范围。
【辩证分型】
1、热毒:阴户一侧或双侧红肿疼痛,如蚕茧状。不易消退,行动艰难,坐卧不安。数天后,便可成脓溃破,脓多秽臭而稠。一周左右可收口。常有反复流脓而形成窦道。伴恶寒发热,口干纳少,小便涩痛,心烦寐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寒凝:外阴一侧或两侧肿胀如蚕茧状,皮色不变,坠胀不适,大者可致行走不便,常于经前经期增大,经后恢复至原状,伴面色少华,纳少便溏,神疲体倦。舌淡苔薄,脉细弱。
【分型治疗】
1、热毒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15克 金银花9克 野菊花6克 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9克 乳香6克 丹皮12克赤芍12克 皂角刺12克加减:伴发热畏寒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薄荷(后下)6克;小便淋痛者,加锐蓄10克、萆粟10克;成脓者,加薏苡仁15克;热毒甚者,加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
2、寒凝治法:益气养血,升阳消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 当归12克 升麻9克 柴胡9克陈皮6克 白术12克 夏枯草15克 僵蚕4.5克 皂角刺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加减:若便溏纳呆者,可加生熟薏苡仁各15克、鸡内金6克。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