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的病理分析
疾病类
狐疝
内容
古病名。或称“狐疝风”。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类於腹股沟疝。

古病名。或称“狐疝风”。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类於腹股沟疝。
发于阴囊时大时小之疝气。《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真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疒贵)阴之属也。”又名阴狐疝,小肠气痛,狐疝风。《儒门事亲》:“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亦与气疝大同小异。”又“此症出入上下,正与狐相类也。”张志聪:“狐疝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狐乃阴兽,善变化,而藏睾丸上下,如狐之出入无时。”张景岳亦谓:“狐之昼伏夜出,阴兽也。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其因其证已明,治虽有用疏肝理气之导气汤之类,或虚则选用补中益气汤,儿童或能服药加疝气带治愈,成人确诊后当立即施行手术修补。
病理分析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5岁以下小儿及20岁以上男性多见。患部有肿物突起,按之柔软。若嘱患者咳嗽,按肿物处有冲击感;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肿物日渐增大,甚至患侧阴囊亦同时肿胀下坠,以致行走不便,并有坠重感觉。有的在平卧或用手推后可以回复,有的仅能部分回纳,此时伴有少腹阴囊牵痛。嵌闭和绞窄时肿物不能回复,患者咳嗽时手按肿物处无冲击感,局部紧张,压痛明显,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少腹剧痛,大便不通,肢冷汗出,脉沉迟等症。
本病是因寒湿邪气侵袭厥阴肝经,以致寒凝湿滞,气因寒聚而发本病;或情志抑郁,或暴怒号哭,气机失于疏泄,气滞不通,筋脉不利而成;或因强力举重,远行辛苦,以致气虚下陷,窜于少腹而成;或小儿先天不足,妇女生育过多,老年肝肾虚弱,筋脉松弛,失于固摄;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其特点为阴囊一侧有肿物突出,卧则肿物消失,站立、行走或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则肿物出少腹而下坠阴囊,并时有胀痛。
本病的发生,不外乎气机郁滞,寒湿侵袭及气虚下陷所致。气滞者,气机失于疏泄,筋脉不利,或气胀流窜,结于少腹,注于阴囊,可见少腹或阴囊肿胀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寒湿者,由外受之,寒湿凝滞,筋脉挛急,可见结块肿硬而冷,牵引睾丸作痛。遇暖则缓,遇寒加重。中气下陷,筋脉弛缓,无力摄纳,则肿块突出,劳则气耗,故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因本病以老年、体弱者及小儿较常见,临床以中气下陷者居多。治疗以益气升提为主要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