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疾病类
灰指(趾)甲
内容
灰指甲学名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灰指甲学名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临床表现
1、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持续不变或渐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2、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无任何症状,无甲沟炎,常于甲床皱襞皮肤处见有脱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诊断
甲下型甲癣由于其真菌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较难诊断。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癣从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
根据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有助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