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的病因与诊断
疾病类
酒齄鼻
内容
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西医亦称之为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外科大成·酒兹鼻》云:“酒兹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西医亦称之为酒渣鼻。
病因病机
由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或嗜酒之人,酒气薰蒸,复遇风寒之邪,交阻肌肤所致;近年来发现90%以上患者在皮损处可找到毛囊虫(螨),因此,认为其发生与毛囊虫寄生有关。
诊断
皮损以红斑为主,好发于鼻尖、鼻翼、两颊、前额等部位,少数鼻部正常,而只发于两颊和额部,依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
一、红斑型颜面中部,特别是鼻尖部,出现红斑,开始为暂时性,时起时消,寒冷、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精神兴奋时红斑更为明显,以后红斑持久不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呈细丝状,分布如树枝。
二、丘疹脓疱型病情继续发展时,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痤疮样丘疹或小脓疱,但无明显的黑头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如红丝缠绕,纵横交错,皮色由鲜红变为紫褐,自觉轻度瘙痒,病程迁延数年不愈。极少数最终发展成鼻赘。
三、鼻赘型临床少见,多为病期长久者,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致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且皮肤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
鉴别诊断
一、粉刺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常见于颜面、上胸、背部,皮损为散在性红色丘疹,可伴有黑头粉刺,鼻部常不侵犯。
二、面游风分布部位较为广泛,不只局限于面部,有油腻性鳞屑,不发生毛细血管扩张,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