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疝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疾病类
水疝
内容
辨证分析:肝经湿热下注,蕴结于阴器,故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湿热壅滞,经络不畅,故或见睾丸肿痛;热邪偏胜,扰及膀胱,故见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一、内治法
1、肾气亏虚多见于婴幼儿。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肿物过大时,阴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脉细滑。
辨证分析:先天不足,肾阳亏虚,肾虚气化不利,水液集注内停,故阴囊肿大,偏坠一侧,甚则阴囊光亮如水晶,站立哭叫时水液坠集渐甚,睡卧时水液渐可流散,故站立、哭叫时肿块增大,平卧时肿物缩小;苔薄白、脉细滑为肾气亏虚、水液内停之象。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2、湿热下注多见于成年人。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或有睾丸肿痛;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肝经湿热下注,蕴结于阴器,故阴囊肿胀,潮湿而热;湿热壅滞,经络不畅,故或见睾丸肿痛;热邪偏胜,扰及膀胱,故见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下注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大分清饮加减。
3、肾虚寒湿多见于病程长久者。阴囊肿胀寒冷,久则皮肤增厚;可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脾肾亏虚,气化不利,复受寒湿,郁阻阴器,故阴囊肿胀寒冷;日久气血亏虚,局部失于濡养,故见皮肤增厚;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腰酸腿软、便溏、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温肾散寒,化气行水。
方药:加味五苓散加减。
4、瘀血阻络有睾丸损伤或睾丸有肿瘤病史。能触到肿块,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黯,苔薄,脉细涩。
辨证分析:外伤致瘀,瘀血阻络,水道不利,故见阴囊内肿块伴疼痛;舌紫黯、苔薄、脉细涩为瘀血阻络之象。
治法: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法
1、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
2、继发性水疝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1天1剂,加水300ml,煎0.5小时,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人药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
其他疗法
水疝疝块较大,内治及局部温熨、外洗浸泡无效时,可穿刺抽液。
上述治疗无效,可行睾丸或精索鞘膜翻转术。
预防与调摄
水疝手术治疗后,宜卧床休息,并将阴囊抬高以促进术后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