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病因与诊断
疾病类
脱肛
内容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病因病机
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妇女分娩过程中,耗力伤气;或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引起中气下陷,固摄失司,导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
诊断
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患者及经产妇。
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大便时直肠或肛管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以后逐渐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日久失治,脱出物逐渐增长,甚至咳嗽远行时也可脱出。
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大便不尽,或下腹坠胀感,因直肠粘膜反复脱出,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渗液,甚至渗血。查体可见肛门松弛,收缩力减弱,肛门镜检可看到直肠内粘膜折叠。
直肠脱垂临床分为三度:工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色较红,长约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还纳。Ⅱ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长约5~10cm,呈圆椎状,色淡红,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托回。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l0cm以上,色淡红,呈圆柱形,触之很厚,便后需用手托回。
鉴别诊断
内痔脱出痔核分颗脱出,无环状粘膜皱襞,呈暗红、青紫或灰白色,容易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