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
疾病类
产后发热
内容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病因病理】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或体虚感受外邪、或瘀血内阻、或伤食、或蒸乳,或血虚,以致邪正交争、气机壅阻、营卫失和而造成发热。1.感染邪毒  产时接生不洁,或产道损伤,或产后衣裤不洁,外阴护理不当,导致邪毒入侵而致。2.外感  产后元气虚弱,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时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因而发热。3.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久而化热。4.血虚  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产后更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5.伤食  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内停,郁而化热。6.蒸乳  产后乳络不畅或阻塞,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
【临床表现】1 产后10天内发热不解,连续3天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气味等异常。2 产前不节房事,或产后不禁房事,临产接生不慎,或滞产、难产、产创护理不洁,或失血过多,或当风感寒,冒暑受热,或情志不遂。3 检查 3.1 产科检查:软产道损伤,盆腔炎性改变。 3.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呈炎性改变、血液及阴道或宫腔排出物培养有细菌生长。 3.3 超声波检查:对盆腔脓肿的诊断可提供依据。 4 应与乳痈、产后小便淋痛、血虚、蒸乳所致的发热相鉴别。 【诊断要点】1.本病之诊断依据为发热见于产褥期,尤以新产后为多见,常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症。2.本病须与内外各科疾病之发热,如痢疾、疟疾、肠痈等鉴别,其鉴别方法主要参合四诊及必要的检查。3.产后一二日内,出现低热。此因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亏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营卫失和而致低热,属生理性发热,不需治疗,而能自愈。 【辩证分型】1.感染邪毒  产后持续高热,伴寒颤,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色黯秽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2.外感  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苔薄,脉浮。3.血瘀  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苔薄,青紫黯,脉弦涩。4.血虚  产后身热缠绵,汗出不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苔薄舌质淡,脉细数无力。5.伤食  产后进食不当,或调补过腻,胃脘闷胀,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大便不畅,低热起伏。苔厚腻,脉濡滑。6.蒸乳  产后发热,乳房胀痛,牵弓俩胁及腋,并有结块,乳汁不下。苔薄腻,脉数。 【分型治疗】1.感染邪毒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5克  蒲公英30克  紫地丁15克败酱草30克  桃仁10克  苡仁10克  失笑散10克(包)丹皮10克  香附12克  延胡索12克肉桂3克  益母草3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瓜萎10克、生大黄10克。2.外感治法:解表和营,祛风养血。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减。荆芥10克  防风1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地黄10克  象贝10克  杏仁10克加减:畏寒无汗者,加桂枝6克、苏叶10克;咽痛口干有汗者,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生化汤加味。当归1| >>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