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停胸胁型悬饮
疾病类
悬饮
内容
饮停胸胁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治疗方法: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证候表现: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病因病机: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
治则治法:泻肺祛饮
方用: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卷)·第三节痰饮(篇)
原文:饮停胸胁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治法:泻肺祛饮。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三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椒目瓜蒌汤主在泻肺降气化痰;十枣汤和控涎丹攻逐水饮,用于形体壮实、积饮量多者。常用药: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逐饮;苏子、瓜蒌皮、杏仁、枳壳降气化痰;川椒目、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车前子利水导饮;甘遂、大戟、芫花攻逐水饮。如用十枣汤或控涎丹峻下逐水,剂量均从小量递增,一般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服。必须注意顾护胃气,中病即止,如药后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舌苔浊腻者,加薤白、杏仁;如水饮久停难去,胸胁支满,体弱,食少者,加桂枝、白术、甘草等通阳健脾化饮,不宜再予峻攻;若见络气不和之候,可同时配合理气和络之剂,以冀气行水行。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