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配合艾灸治原发性痛经好吗
疾病类
痛经
内容
痛经是一种极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子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昏厥,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后者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在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于月经期的痉挛性疼痛。
痛经是一种极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子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昏厥,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后者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在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于月经期的痉挛性疼痛。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其病因多与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异常及情志失调等有关,病机不外是因实“不通则痛”和因虚“不荣则痛”,虚者多责之于气血肝肾之虚,实者多责之于气郁及寒、湿邪之侵。
专家在临床中发现,经前期进行耳穴压豆配合经间期、经后期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患者易于接受。现介绍如下:
一、耳穴取穴:主穴:子宫、内分泌、卵巢、盆腔、皮质下。配穴:神门、腹、肝、肾、交感。
方法:在行经前3~5天进行耳穴压豆,常规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牢,贴敷于相应耳穴上,并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嘱患者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半分钟。
经前期气血逐渐旺盛,血海满溢,故选用子宫、腹、盆腔等穴,以调理局部气血,行气止痛;内分泌、卵巢调理内分泌及卵巢功能;肝、肾以疏肝补肾,缓解少腹痛;交感以解除子宫平滑肌痉挛;取皮质下以调理皮层功能,缓解紧张状态;神门以镇静止痛。
二、艾灸关元穴:于月经过后第5~15天艾灸关元穴,每日约30分钟。
痛经虽有虚实之分,但痛经“夹虚者多,全实者少”,经后期血海逐渐亏虚。经间排卵期与行经期一样,除旧生新,气血活动显著,故在经后期及经间期艾灸任脉与肾经的交会穴关元,可补益元阳,鼓舞气血,以利下月经血顺利排出。
以上两种方法配合,一般连续治疗两个月,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