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疾病类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容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十分棘手,治疗有药物;手术及放射等。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及范围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等酌情选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十分棘手,治疗有药物;手术及放射等。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及范围以及对生育的要求等酌情选用。原则上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多考虑药物治疗,尽可能保留卵巢及生殖功能。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主要采用激素和手术治疗,但停药后都有相当高的复发率。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范围得以确定,创伤小,被部分病员接受。但这种反复发作的疾病给育龄妇女带采了莫大的精神痛苦,是因为扰年轻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开展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医学研究者和患者的目光开始转向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药。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研究中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多数医家仍采用传统的辨证施治,或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疾病的特征,制定常用辨病专方治疗。近年来,也有学者运用针灸、推拿以及药膳等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一般治疗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切忌情绪波动,经期避免受寒,忌房事。对痛经患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女,应耐心地告之以月经的生理知识,使其了解月经是发育到性成熟期的一种生理现象,月经期间会发生;些生理性变化,如轻度腰疼、小腹坠胀等症状,以消除其恐惧与焦虑。经前期及经期应避免精神紧张劳累。  2.对患者饮食的调节,忌冷饮,禁食辛辣厚味之品。平时和经期可适当吃一些有利于疾病的药膳。       3.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质虚弱者,应适当增加营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活动如散步、游泳等。但经期避免剧烈的活动。 二、中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离经之血积留于组织与脏器内不得出,形成瘀血,大多数患者出现经行腹痛。因此,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发作为辨证要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盆腔范围,病位在下焦。根据其病程的长短及月经的情况以及兼证,辨其在气在血,属湿热,或瘀热,或肾虚或腑气不通等。

本病属实,属里,属瘀。一般痛在经前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痛甚于胀多属血癌,胀甚于痛多属气滞:剧痛多属实证,隐痛多属虚证。治疗大法调理气血。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兼治肾虚,兼以通腑等。(一)辨证分型治疗

1.肾气亏损,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2.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治法: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黄茂建中汤《金医要略》加减。  3.气滞血癌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消癥。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4.寒凝血癌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金夔要略》加延胡索理气止痛。 

 | >>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