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的概述
疾病类
斑秃常识
内容
斑秃,又名圆秃,俗称“鬼剃头”,为一种以头部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秃发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而精神因素则是诱发及促使加重的原因,亦有部分找不到明显原因而发病的,因而给临床治病带来一定的难度。

斑秃,又名圆秃,俗称“鬼剃头”,为一种以头部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秃发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而精神因素则是诱发及促使加重的原因,亦有部分找不到明显原因而发病的,因而给临床治病带来一定的难度。
中医学无斑秃之病名,依据其临床主证,多归属“油风”范畴。本病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和《难经》时代,如在《内经》中有“毛拔”、“发脱”、“发坠”等病名,《难经》称之为“毛落”。历代医家在病因证候及临床治疗方面又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如隋朝巢元方称之为“鬼舐头”,曰:“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诸病源候论》)明代爷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首创“油风”之名,认为此“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对本病的病理机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治疗上,陈实功采用内治与外治结合的方法,提出:“治当神应养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汤熏洗并效。”《疡医大全》收集了不少有效的外治单方验方,如“生姜切片,擦落发光皮上,数日即长”等。《医宗金鉴》尚有局部刺络法治疗的记载。这些方法至今仍有其临床实用价值。
建国以来,首篇运用中药治疗斑秃的报告发表于1956年。50~60年代中,多以个案报道为主,除中药外,尚有应用梅花皮肤针叩刺等刺灸法获效的资料。自70年代起,集中观察的大样本论文逐步增多。通过40年来的研究工作,医家们对本病的辨治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入。病因病机方面,在原来“血虚”、“血热”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血瘀亦是导致斑秃的主要病理之一,丰富了病机学说。辨证分型目前虽尚未完全统一认识,但正趋于逐步接近一致。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益气补血、滋补肝肾、活血祛风为主。在继承传统的内服、外治熏洗方药的基础上,不少医家自拟专方专药,随症加减,疗效颇佳。令人瞩目的是采用皮肤针、艾灸、穴位注射等针灸疗法及民间单方验方对本病进行综合治疗,使疗效不断提高,据文献资料统计,目前有效率在90%~95%之间。
实验室研究方面,做得较多的是针刺治疗斑秃的机理研究。实验表明,电梅花针和普通梅花针能使毛囊、尤其是毛乳头周围的血管动脉充血,血流量增多,从而增强毛囊的活性,使毛囊的生长力旺盛,血液供应充足。同时,梅花针能使斑秃患者的脑血流图波幅上升,增加脑循环血流量,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