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疾病类
小儿胆道蛔虫症
内容
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有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及饮食疗法三种。
(一)中医治疗

1.安蛔散:药用乌梅、川椒、槟榔、黄连、藿香、明矾,水煎服。

2.气滞型。症见上腹部剑突的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仅有轻度压痛,无发热,无黄疸,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理气止痛,安蛔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等。

3.湿热型。症见腹痛,为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腹痛加剧,发热畏寒,或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胆,通里驱虫。可服乌梅丸,乌梅安胃丸,并加服甘露消毒丹、三黄丸或茵陈五苓丸。本病临床症状消失后,约有1/3的病人蛔虫仍然残留在胆道,因此需继续服药7~10天,使蛔虫排出胆道。

(二)西医治疗

1.服驱虫净或驱蛔灵、肠虫清。

2.服阿斯匹林(如有溃疡病者慎用或不用)

3.可选用杜冷丁、氯丙嗪、阿托品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

4.控制胆道感染:常用抗菌素为青霉素或链霉素;或去医院静脉补液中加适当抗菌素。

5.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切开胆总管取虫。

(1)有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胆道内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等。

(2)内科治疗无效或虽然症状消失,但在短期内仍多次复发者。(三)饮食疗法

1.气滞型

(1)米醋100克,花椒6~9克研末,加水100毫升同煮,1次温服。

(2)生豆油500克、花椒皮50克,将油烧开,加入花椒,待花椒变焦脆、棕黑色并有很浓的椒油味时,去之即成,成人每次温服50毫升,小儿酌减。

(3)鲜苦楝根皮、葱白各100克,浓煎取汁,加米醋100克,搅匀,1次温服。

(4)乌梅15~2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5)槟榔10~3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食。

2.湿热型

(1)黄瓜藤100克、花椒6~9克、米醋10克、鸡苦胆1个,先煎前二味,取汁去渣,再与米醋煮开后冲鸡胆汁,1次温服。

(2)蒲公英40~60克,大乌梅10个,同煎,取汁去渣,入大米100克煮稀粥,加白糖调味服食。

(3)车前草15克、薏米30克、米醋100克、白糖适量,车前草煎汤去渣,入薏米煮成粥,后加入米醋、白糖服食。

(4)糯米粉、蜂蜜各30克,加入适量拌成糊状,煮熟食。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