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流行病学
疾病类
猩红热
内容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
(一)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入,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2种免疫力。

1.抗菌免疫力

A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主要产生抗M蛋白的抗体,它能消除M蛋白抗原对机体吞噬功能的抵抗作用,但只具有型特异性。

2.抗毒免疫力

机体感染猩红热后可产生抗红疹毒素的抗体,但不同抗原性的红疹毒素间无交叉免疫。因而患一次猩红热后,若感染了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3.流行特征

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