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包涵体病是怎么回事
疾病类
巨细胞包涵体病
内容
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各种感染发生于先天,产后或任何年龄,其病情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发热,肝炎,肺炎以及新生儿严重脑损害,滞产或围产期死亡。
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各种感染发生于先天,产后或任何年龄,其病情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发热,肝炎,肺炎以及新生儿严重脑损害,滞产或围产期死亡。巨细胞病毒(CMV)的传播是通过血液,体液和移植器官。感染可发生于移植时或出生时。巨细胞包涵体病时,在肿大的感染细胞中发现核内包涵体。CM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60%~90%的成人曾经感染。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有较高的感染率。
先天性感染的婴儿可仅表现为巨细胞病毒尿,除此之外无异常。严重时CMV感染可引起流产,滞产或出生后死于出血,贫血或广泛的肝脏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参见第260节新生儿感染中的先天性和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后天获得性感染无论是出生后或是一生中任何时候获得的CMV感染常常是无症状的。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或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可为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CMV是这类患者的主要发病和致死原因。因潜伏病毒的再活动而发病,可累及肺,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在艾滋病晚期,CMV感染常引起视网膜炎及结肠或食管溃疡性疾病。
输液后/输血后综合征。在输入含有CMV的新鲜血后2~4周,可发生输血后综合征,其特点为发热持续2~3周,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炎,脾肿大以及特征性的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病情与自发性CMV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但脾肿大更常见。
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必须与病毒性肝炎,Epstein-Barr病毒和其他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相鉴别。无咽炎以及嗜异性抗体试验阴性有助于区分原发性CMV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pstein-Barr病毒感染,但两者均有发热和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症。CMV抗体的检测可证实血清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