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疾病类
腹股沟斜疝
内容
医学上将大腿根与腹部相连处称为“腹股沟”,当您发现孩子腹股沟内侧邻近外阴处或者阴囊内出现肿物时,应想到腹股沟斜疝的可能。
医学上将大腿根与腹部相连处称为“腹股沟”,当您发现孩子腹股沟内侧邻近外阴处或者阴囊内出现肿物时,应想到腹股沟斜疝的可能。肿物的特点是可复性,也就是站立时肿物出现,病儿哭闹或腹部用力时肿物增大;而安静状态或睡眠时肿物自行还纳消失(疝内容退回腹膜腔内),或用手在局部加压上推时,肿物也可以消失;肿物还纳时常有“咕咕”作响的肠内气鸣音。肿物尚有以下特点:

1.早期 肿物较小,约3×3cm2大小,多位于腹股沟,且肿物不定时出现。

2.中后期 肿物增大,约5×4cm2大小,肿物多由腹股沟进入阴囊内,并使阴囊胀大,除睡眠外,可经常或终日见到肿物。随病情发展,如肿物直径超过6cm2,称作“巨大疝”。

3.女孩的肿物多数位于大阴唇外上方,肿物很少超过鸡蛋大小,女孩发病率明显低于男孩,男女间的发病率之比约为10:1。

4.疝内容多为小肠,有时为结肠,偶尔为阑尾,女孩有时内容物为卵巢。在小儿很少见到大网膜下移至疝囊内。

以上提到的肿物实际主要由疝囊(腹膜)和疝内容(肠管)构成。斜疝在左右两侧均可发病,以单侧多见,称为右斜疝或左斜疝,双侧同时发病者约占10%。有相当多的病例,一侧手术治疗后,另侧又发病。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患侧坠感不适、腹痛(婴儿表现为哭闹)、消化不良、尿频等症状也经常发生。

在小儿,肿物还纳后进行患处检查,基本上无明显异常发现,此点与成人不同。只有少部分病例出现阴囊变大,外环口增大或者觉得腹股沟内侧比较饱满等现象。但小儿因哭闹等因素发生嵌顿疝的机会较多见,家长应加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