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外脓肿病因病理
疾病类
硬脊膜外脓肿
内容
脊髓的硬脊膜与椎骨骨膜之间为硬脊膜外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组织和静脉丛。此间隙主要存在于脊髓背侧,在腹侧则硬脊膜与骨膜紧密相连,故硬脊膜外脓肿多位于脊髓背侧。在第7颈椎以下,硬脊膜外间隙逐渐变宽,至4~8胸椎处硬脊膜外间隙达0.5~0.7cm。自第9胸椎至第2腰椎,间隙又渐狭小,因此硬脊膜外脓肿好发于下颈椎至上、中胸椎段。
脊髓的硬脊膜与椎骨骨膜之间为硬脊膜外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组织和静脉丛。此间隙主要存在于脊髓背侧,在腹侧则硬脊膜与骨膜紧密相连,故硬脊膜外脓肿多位于脊髓背侧。在第7颈椎以下,硬脊膜外间隙逐渐变宽,至4~8胸椎处硬脊膜外间隙达0.5~0.7cm。自第9胸椎至第2腰椎,间隙又渐狭小,因此硬脊膜外脓肿好发于下颈椎至上、中胸椎段。

病菌侵入硬脊膜外间隙后,在富于脂肪和静脉丛组织的间隙内形成蜂窝组织炎,有组织充血,渗出和大量白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为脂肪组织坏死、硬脊膜充血、水肿、脓液逐渐增多而扩散,形成脓肿。脓肿主要位于硬脊膜囊的背侧和两侧,很少侵及脊膜囊腹侧,上下蔓延的范围可达数个节段,在个别情况下可累及椎管全长,甚至向颅内扩散。脓肿多为单发,少数病例有多数散在小脓腔与一个主要脓腔相沟通。脓肿的形式和动态学改变与致病菌,机体和局部组织的免疫反应,硬脊膜外腔的解剖特点、血管和淋巴系统结构等因素有关。呼吸运动和血管搏动可使椎管内负压差增大,这对炎症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向硬脊膜外腔扩散具有"吸引"作用。而头和躯干的伸屈活动所引起脊髓和硬脊膜的移动性,则为脓肿上下扩散创造有利条件。后期由于脓液逐渐吸收,结缔组织增生而最终形成肉芽组织。脓肿除直接机械性压迫脊髓外,还可引起血管的炎性血栓形成,使脊髓的血供发生障碍,最后引起脊髓软化,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根据炎症的病理形态,硬脊膜外脓肿可分为:①急性型:全部为脓液;②亚急性型:脓液与肉芽组织并存;③慢性型: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临床上以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见,急性型少见。根据发病时间长短,也可分为急性型(<7天)、亚急性型(1~4周)和慢性型(>1月)。但与上述的病理形态分类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病程虽短,却以肉芽组织为主,反之,有时病程较长,却有脓液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