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最后常常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
[FS:CONTENT_START]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最后常常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肺心病主要由慢性支气近管炎、肺气肿引起,约占80%-90%,其发病率是吸烟者高,中老年比青年高。临床主要表现根据其病程发展分早期功能代偿期、晚期功能失代偿期。功能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肺原性疾病,如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病史,易感心悸、气短,桶状胸,肺部听诊过清音,干湿性罗音;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并肺心病等。主要治疗原则是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缓解期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气体交换受损;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心输出量减少;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体液过多;⑦潜在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气体交换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