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热的临床表现
疾病类
鼠咬热
内容
鼠咬热由小螺菌所致,在咬伤之后,经过1~3周的潜伏期,原有的伤口又重新红肿和疼痛,出现水疱、坏死及下疳样溃疡。局部淋巴结显著增大,有间歇性发热(可高达40℃以上)、寒战、呕吐、肌痛、关节痛及各种皮疹(斑疹、丘疹、荨麻疹等),以及脾脏增大症状,甚至发生惊厥。
鼠咬热由小螺菌所致,在咬伤之后,经过1~3周的潜伏期,原有的伤口又重新红肿和疼痛,出现水疱、坏死及下疳样溃疡。局部淋巴结显著增大,有间歇性发热(可高达40℃以上)、寒战、呕吐、肌痛、关节痛及各种皮疹(斑疹、丘疹、荨麻疹等),以及脾脏增大症状,甚至发生惊厥。关节症状极少见。如不加疗,能每隔10~15日重发一次,可致贫血和营养不良。一般在多次发作时,症状越来越轻微,几次后自愈。白细胞总数稍有增加,可出现贫血。血清华氏及康氏反应多假阳性。由链杆菌所致鼠咬热,潜伏期短,一般在1周内(2~7天)就发热,出现斑丘疹,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和上呼吸道症状。没有淋巴结炎。热度的重发,没有小螺菌所致的那样规律性。白细胞往往高达(20~30)×109/L(2~3万/mm3)。即使未予治疗,大多自然痊愈。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