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疗法
疾病类
眩晕
内容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东莨菪碱0.6mg口服或肌注,每4~6小时1次,可以减轻胃肠道症状;倍他司汀4~8mg,每日3次,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解除迷路积水有作用;美克洛嗪25mg,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统,减轻症状,安定2~5mg口服,每6~8小时1次,以解除焦虑。
西医药治疗:

(1)美尼尔氏病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东莨菪碱0.6mg口服或肌注,每4~6小时1次,可以减轻胃肠道症状;倍他司汀4~8mg,每日3次,能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解除迷路积水有作用;美克洛嗪25mg,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统,减轻症状,安定2~5mg口服,每6~8小时1次,以解除焦虑。

发作次数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破坏迷路或切断前庭神经。

(2)其他类型的眩晕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可选用茶苯海明(晕海宁)50~100mg口服,每4~6小时1次或盐酸敏克静25mg口服,每日3次。

中医药治疗: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针刺治疗:主穴: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

眩晕治疗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饮食疗法(1)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洗净,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用于治肝阳上亢眩晕。

|
>>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